產品類別
山西離石火車站綜合防雷方案
1、 綜述
2、 站基防雷分析
3、 設計參照標準
4、 直接雷防護
5、 雷擊電磁脈沖防護
6、 方案設計思想
7、 防雷設計依據
8、 防雷方案設計
9、 驗收方法
10、工程設計進度表
11、材料匯總表
12、工程報價匯總表
13、提供的服務
14、企業(yè)簡述
一、綜述:呂梁火車站的建設是呂梁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個車站綜合防雷性能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車站調度樞紐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日常運營中的生命財產安全。隨著現代化的進展,鐵路站內設備越來越先進。雷擊發(fā)生時,雷擊放電誘發(fā)雷擊電磁脈沖過電壓和過電流,經站場電源系統、通信信號傳輸通道、接地系統及建筑物直擊雷防護系統,通過傳導、感應的方式損壞站內通信信號設備及網絡通信設備,造成損失巨大,直接威脅鐵路正常的安全運輸生產。直接雷的侵襲又將威脅到工作人員和站內外流動旅客的生命安危,關系到整個社會穩(wěn)定問題。因此,呂梁火車站這一新的標志性的形象工程的防雷設計施工便凸顯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對鐵路站場雷電防護的分析
鐵路站場設備遭受過電壓和過電流攻擊的途徑可分為直擊雷、感應雷、傳導雷、操作過電壓四種。結合站場設備的分布特點及雷電攻擊的途徑類型,鐵路站場雷電防護存在以下特點。
1.鐵路站場占地面積較大,站場直接雷防護和樓內主要設備(如數字微波通信、車站數字通信分系統、站場廣播機、無線列調通信、平面調車通信、信號微機聯鎖等設備)集中在候車大廳、火車站廣場和信號樓、通信樓。廣場、大廳、信號樓、通信樓的避雷針應能滿足對整個車站整體和信號樓、通信樓區(qū)域的保護,有效防止直擊雷的襲擊。
2.鐵路道軌是接受直擊雷和傳導雷感應雷的良好導體。與道軌連接的相關鐵路信號設備,如信號機、軌道電路箱、道岔電動轉轍機等,將受到雷擊的嚴重威脅。
3.信號樓微機聯鎖及通信機房、通訊樓通訊機房等重要區(qū)域的戶外線路可能遭受到直擊雷后,線路中的大電流串入各機房內部,從而引起對內部設備的損壞。當雷雨云之間、雷雨云對大地之間放電時,雷閃電流的高頻電磁場對暴露在空間或室內的電源線、信號線、數據線上產生遠遠超過設備抗電強度的感應雷擊過電壓,使設備損壞。
4.雷電防護的原則是“等電位”。由于機房存在多類接地系統,其沖擊接地電阻不均衡,在雷擊發(fā)生時,雷電流引起地電位差,造成“地電位反擊”,使人員和設備遭受損害。
5.操作過電壓引起的危害,如儲藏設備的開關、輸電線路的短路、周圍大容量設備運行時產生的工業(yè)干擾或操作過電壓在電源線上會產生5000~6000V、3KA的浪涌過電壓及浪涌電流,它們的竄入也會將信號樓、通信樓內的設備產生很大的破壞后果。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為了提高鐵路車站廣場、建筑物安全及機房設備和計算機、通信網絡、監(jiān)控設備等的運行可靠度,整個站場的雷電防護系統一定要有良好的接閃器、引下線和統一的接地網,采取完善的直擊雷、側擊雷、感應雷防護措施。同時必須在車站的供電系統、天饋系統、信號采集傳輸系統、程控交換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機房接地系統等進行可靠有效的防護,在攔截、分流、均衡、接地、布線、布局等方面作完整的,多層次的綜合防護。
基于以上分析,呂梁火車站宜選用先進的預放電型接閃器作為直擊雷防護避雷針,選用列電源及數據信號防雷器件,對主要機房設備和重要終端進行雷擊電磁脈沖防護。
三、設計參照標準
鐵路站場綜合防雷的設計主要執(zhí)行或參照以下標準: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2000年版、GA267-2000《計算機信息系統雷擊電磁脈沖安全防護規(guī)范》、 GB7450—87《電子設備雷擊保護導則》、GB50174-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guī)范》、 GB9361—88《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等。鐵路站場雷電防護總的原則是經等電位連接,使過電壓(或電流)以最直接的路徑盡快泄漏到大地,達到保護設備的目的。電磁兼容防護總的原則是利用室內的金屬物有機地構成一個“法拉第籠”,進行接地連接。站場綜合防雷設計本著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原則,達到防御或減輕雷電災害、提高防雷安全度的目的。
四、直擊雷防護
(一)接閃器
普通避雷針,通常即為一根鐵棒,將端部磨尖,通過接地引下線將地電位(通常認為零電位)引至針尖,利用針尖的高度(比被保護物高出許多),比被保護物優(yōu)先產生上行先導,與雷云的下行先導相遇,從而達到引雷入地的效果,保護其它建筑物免受雷擊的侵害。
預放電型接閃器利用了雷云產生的空間電場強度,預先使周圍的空氣電離,空氣離子在空間電場的作用下加速接近雷云,從而使迎面先導大大提前與雷云的下行先導相遇,使得引雷的可靠性和半徑提高大大保護,增強了保護性能。
預放電型避雷針為先進的純結構型預放電避雷針。它利用雷云在空中感應的電場強度,使針頭的感應電極(空中場強)與針尖(地電位)之間產生強烈的火花放電,使針頭周圍空氣電離,在電場的作用下形成一條向上的雷電先導,從而使迎面先導提前與雷云的下行先導相遇,形成主放電通道,從而大大提高了避雷針的效率,使保護半徑大大提高。由于其內部無任何電子元件,避免了老化問題,所以更加可靠,不需維護。此類避雷針比普通避雷針提前產生上行先導的時間稱為“預放電時間”,這是考核預放電型避雷針性能的重要指標,已列入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的國家標準。鐵運處所屬車站選用先進的法蘭西GUERETIF3 預放電型避雷針作為直擊雷防護避雷針,對站場可能遭受直擊雷的重點區(qū)域實施直接雷的防護。該類避雷針的特點如下。
1.最快的搶先預放電時間86us,即優(yōu)先引雷入地,保護半徑大大增加,為目前國際上中搶先時間最快的預放電避雷針。
2.在相同的安裝高度下,比普通避雷針的保護半徑大十幾倍,大大提高了防護效率。
3.避雷針內部無電子部件,更加安全,減少故障隱患,無老化,不需維護。
4.選用了世界最好的防腐316L不銹鋼材料,永不生銹。
5.重量很輕,何載小,對支撐物的荷載要求低。
(二)直擊雷防護方案
鐵路站場直擊雷防護重點區(qū)域是廣場、候車大廳、通信樓、信號樓和戶外岔群咽喉區(qū)設備。
1. 廣場直接雷防護。a、在廣場中心位置矗立的中央照明燈頂部增加防直接雷裝置;b、在廣場四周矗立裝飾性避雷接閃器,確保覆蓋整個廣場區(qū)域。
2.候車大廳按照設計方案采用避雷帶和建筑屋頂金屬設計進行直接雷防護。
3.通信樓直擊雷防護。利用通信樓附近的高約45米微波塔,在塔頂上安裝IF3 避雷針,避雷針安裝高度超出塔頂2.5米。經計算,避雷針對地面的保護半徑可達119米。引下線采用截面大于12mm×4mm的鍍鋅扁鋼。防雷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小于1歐。該避雷針可保護通信樓、部分鐵軌和場區(qū)部分咽喉區(qū)的部分信號機等鐵路設備,免受直擊雷的侵害。
4.信號樓直擊雷防護。利用被保護建筑物信號樓,高度約為10米,在信號樓頂部安裝IF3避雷針,針的安裝高度超出樓頂5米。經計算,保護半徑可達109米。樓頂預埋 350mm×350mm×10mm厚鋼板,便于焊接避雷針底座,從底座延相反方向焊接引出兩條引下線,引下線采用大于8mm的圓鋼沿樓外墻引下入地,與樓的接地環(huán)相連。防雷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小于1歐。將避雷針與接地裝置貫通。保護信號樓及場區(qū)附近的鐵軌避免由于直擊雷擊中鐵軌雷電流竄入信號樓,對設備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五、雷擊電磁脈沖防護
(一)防雷器
選用世界一流的德國OBOBETTERMANN系列電源防雷器件,對鐵路站場主要機房設備和重要終端進行雷擊電磁脈沖防護。它具有以下特點。
1.應用新型高能量密度的石墨電極材料,特性耐久不變。
2.采用多電極堆保證了可控制的能量分配,并聯電容控制對模塊達到低殘壓水平,通過這種設計,具有良好的續(xù)斷遮斷,達到對續(xù)流的完全熄滅。
3.密封設計,安裝方式沒有限制,無電弧外泄,無須使用大體積的隔離金屬箱。
4.無須斷電,所有模塊都可取下檢測和更換,可大量節(jié)約維護費用。
5.安裝簡單,支持凱文接線,N/PE端的隧道式連接,免除調線的繁瑣。
6.容通電流大,反應速度快,插入損耗小。
7.采用NPE模塊的防雷器可在電網出現故障時,即使地阻值高或地線不良的情況下,流經防雷器的電流可使前級保險絲脫逃,防雷器與電網隔離,防止防雷器損壞。
(二)雷擊電磁脈沖防護方案
1.對纜線布放和接地系統的要求
鐵路站場主要設備集中在信號樓、通信樓。雷擊電磁脈沖防護的重點是信號樓和通信樓內的敏感電子設備。在進行電源和信號線防雷器配置時,根據有關規(guī)范要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考慮。
(1)電力電纜應埋地引入建筑物,電纜埋地部分不應小于15米(GA267-2000第 7、第8條)。室外衛(wèi)星饋線和其它各種通信、信號電纜應采用具有雙層金屬防護層的電纜,其外層金屬防護層在頂部及進入機房入口處的外側應就近接地。當采用單層屏蔽電纜或無屏蔽線纜時,應穿金屬管或金屬線槽引入建筑物內,金屬管(或線槽)的兩端就近接地,金屬管 (或線槽)的連接處應有效跨接(GB50057-94第6.3.1條)。
因此,出入信號樓、通信樓的電力電纜(線)、通信纜線、信號電纜應采用金屬護套電纜或敷設在金屬管內,纜線金屬護套或金屬管應在頂部及進入機房入口處的外側就近分別接地;進入信號樓、通信樓低壓電力電纜宜全程埋地引入,其電纜埋地長度不應小于 15m;微波鐵塔上架設的同軸電纜應穿在金屬管內,金屬管應分別在上下端接地;進入機房的電纜橋架應屏蔽接地。
(2)信號樓、通信樓應采用共用接地系統(GB5005794第6.3.3條)。因此,一棟樓內的電子設備應共用一組接地裝置,應按均壓、等電位的原理,將工作地、保護地和防雷地組成一個聯合接地網。站內各類接地線應從接地匯集線或接地網上分別引入。通信樓的接地裝置應按照YD5068—98(移動通信基站防雷與接地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予以改造。
2.信號樓雷擊電磁脈沖防護
信號樓主要包括微機聯鎖設備、無線列調及平面調車車站電臺、計算機服務器、站場廣播機及車站數字通信分系統等設備。
針對信號樓電源線分兩路架空引入,供電方式為TT制式。在總配電箱安裝兩套 OBO3*MC50-B+l*MCl25B第一級電源防雷箱,在交直流配電屏電源入線端加兩套V20-C/3+NPE 電源防雷器及在車站綜合柜入線端安裝一套V20-C/I+NPE電源防雷器為第二級電源防雷器。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級與第二級防雷器之間的線路應保持5m以上的距離。無線列調及平面調車車站設備,在天饋線進入調度機房入口與設備聯接處安裝DS-N饋線防雷器,注意設備機殼及防雷器地線良好接地。防雷器前端均串接20A動力型空氣開關。
戶外信號機、道岔、軌道電路與室內相連的信號線,是重要的引雷路徑,需根據每一根信號線上電壓的不同相應安裝防雷器,分別選擇V20-C系列防雷器進行防護:對于交流和直流220伏信號線采用V20-C/4+NPE電源防雷器進行防護;對于交直流10~24V信號線采用V20-C/1~75V進行防護;防雷器前端均串接20A動力型空氣開關。
由于信號設備的保護地與工作地嚴格分開,雷擊發(fā)生時,兩個地線系統可能出現瞬間電壓差,造成電子設備及人身的損壞和傷害。為了達到有效的防雷保護,在兩個地之間安裝OBO地極保護器480。其特點是: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兩地相互無干擾;雷擊狀態(tài)下, 480迅速導通,兩地電壓均衡,消除反擊電壓;響應時間小,納秒級導通;安裝方便,直接連接于兩接地匯流排之間。
3.通信樓雷擊電磁脈沖防護
針對通信樓電源分兩路架空引入,引雷幾率較大,低壓電纜應地埋15m以上引入通信樓,在主配電箱安裝兩套3*MC50-B+1*MCl25-B第一級電源防雷箱。在數字微波入線端第二級電源防雷器V20-C/I+NPE。由室外引入的微波收發(fā)饋線均安裝DS-N饋線防雷器。在電纜充氣設備電源入線端安裝第二級電源防雷器V20-C/I+NPE。在機房內安裝等電位連接排 4801,機房內所有設備的機殼及防雷器接地線都連接至等電位連接排上。所有設備的機殼均可靠接地,所有接地線共用一組接地裝置。接地電阻為1歐姆以下。防雷器前端均串接20A動力型空氣開關。
系統防雷方案包括外部防雷和內部防雷兩個方面:
外部防雷包括接閃器、避雷帶、引下線、接地極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為了確保建筑物本體免受直擊雷的侵襲,將可能擊中建筑物的雷電通過接閃器、避雷帶、引下線等,泄放入大地。
內部防雷系統是為保護建筑物內部的設備以及人員的安全而設置的。通過在需要保護設備的前端安裝合適的避雷器,使設備、線路與大地形成一個有條件的等電位體。將可能進入的雷電流阻攔在外,將因雷擊而使內部設施所感應到的雷電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確保后接設備的安全。
避雷帶、引下線(建筑物鋼筋)和接地等構成的外部防雷系統,主要是為了保護建筑物本體免受雷擊引起的火災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內部防雷系統則是防止感應雷和其他形式的過電壓侵入設備造成損壞,這是外部防雷系統無法保證的。
雷電對電氣設備的影響,主要由以下四個方面造成:①直擊雷;②傳導雷; ③感應雷;④開關過電壓。
直擊雷:是指帶電云層與大地上某一點之間發(fā)生迅猛的放電現象。直擊雷威力巨大,雷電壓可達幾萬伏至幾百萬伏,瞬間電流可達十幾萬安,在雷電通路上,物體會被高溫燒傷甚至融化。通常在建筑物頂部安裝避雷針或避雷網等來防直擊雷。直擊雷其中接近40%的能量將通過建筑物的供電系統分流,其中5%左右的能量通過建筑物的通信網絡線纜分流,其余的雷擊能量通建筑物的避雷針及其他金屬管道、纜線分流。這里的能量分配比例會隨著建筑物內的布線狀況和管線結構而變化。
傳導雷(雷電波侵入):在更大的范圍內(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雷電擊中電力或信息通訊線路,然后沿著傳輸線路侵入設備。其中地電位反擊也是傳導雷中的一種:雷電擊中附近建筑物或附近其他物體、地面,導致地電壓升高,并在周圍形成巨大的跨步電壓。雷電可能通過接地系統或建筑物間的線路入侵雷電延建筑物內部設備形成地電位反擊。
感應雷(雷電波感應):在周圍1000公尺左右范圍內(有資料為 500公尺或 1500公尺,距離應隨著雷擊大小和屏蔽措施而變化)。發(fā)生雷擊時,LEMP 在上述有效范圍內,在所有的導體上產生足夠強度的感應浪涌。因此分布于建筑物內外的各種電力、信息線路將會感應雷電而對設備造成危害。
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fā)展,精密儀器,通訊設備,數據網絡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而感應雷造成的雷擊事故也越來越多,除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外,因重要設備損壞使系統網絡陷入癱瘓后造成間接的損失更是驚人。
六、方案設計思想
(1)直擊雷的外部防護措施
雖然有不少專家學者在努力的研究有效的防止直擊雷的方法,但直到今天我們還是無法阻止雷擊的發(fā)生。實際上現在公認的防直擊雷的方法仍然是200年前富蘭克林先生發(fā)明的避雷針。
A.接閃器
避雷針及其變形產品避雷線、避雷帶、避雷網等統稱為接閃器。歷史上對接閃器防雷原理的認識產生過誤解。當時認為:避雷針防雷是因為其尖端放電中和了雷云電荷從而避免了雷擊發(fā)生,所以當時要求避雷針頂部一定要是尖端,以加強放電能力。后來的研究表明:一定高度的金屬導體會使大氣電場畸變,這樣雷云就容易向該導體放電,并且能量越大的雷就越易被金屬導體吸引。這樣接閃器的防雷是因為將雷電引向自身而防止了被保護物被雷電擊中,F在認為任何良好接地的導體都可能成為有效的接閃器,而與它的形狀沒有什么關系。
為了降低建筑被雷擊的概率,宜優(yōu)先采用避雷網、作為建筑物的接閃器,如果屋面有天線等通信設施可在局部加裝避雷針保護,這樣接閃器的高度不會太高,不會增大建筑的雷擊概率。避雷網的網格尺寸應不大于10mX10m,避雷針應與避雷網可靠連接。
B.引下線
引下線的作用是將接閃器接閃的雷電流安全的導引入地,引下線不得少于兩根,并應沿建筑物四周對稱均勻的布置,引下線的間距不大于18米,引下線接長必須采用焊接,引下線應與各層均壓環(huán)焊接,引下線采用10毫米的圓鋼或相同面積的扁鋼。對于框架結構的建筑物,引下線應利用建筑物內的鋼筋作為防雷引下線。
采用多根引下線不但提高了防雷裝置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多根引下線的分流作用可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線的沿線壓降,減少側擊的危險。其目的是為了讓雷電流均勻入地,便于地網散流,以均衡地電位。同時,均勻對稱布置可使引下線瀉流時產生的強電磁場在引下線所包圍的電信建筑物內相互抵消,減小雷擊感應的危險。
C接地體
接地體是指埋在土壤中起散流作用的導體,接地體應采用:
鋼管直徑大于50毫米,壁厚大于3.5毫米;
角鋼不小于50×50×5毫米
扁鋼不小于50×5毫米。
應將多根接地體連接成地網,地網的布置應優(yōu)先采用環(huán)型地網,引下線應連接在環(huán)型地網的四周,這樣有利于雷電流的散流和內部電位的均衡。垂直接地體一般長為1.5-2.5米,埋深0.8米,地極間隔5米,水平接地體應埋深1米,其向建筑物外引出的長度一般不大于50米?蚣芙Y構的建筑應采用建筑物基礎鋼筋做接地體。
(2)直擊雷電流在電源系統的分配:
根據GB50057-94的標準對直擊雷電流分類:
第一類 200KA 10/350us
第二類 150KA 10/350us
第三類 100KA 10/350us
一個能量為200KA的直擊雷,由整個系統的電源、管線、地網、通信網絡線來分擔。以一棟建筑的防雷來講,電源部分承擔其中近45%(100KA),以三相四線為例,每線承擔大約有25KA(10/350us)的雷電流。通信站基本無管道系統,不計。地網和通信線路承擔剩余55%的雷電流。由此可見,電源系統對直擊雷的防護非常關鍵。
由此可見,直擊雷的內部防護措施應選用10/350us沖擊雷電流的開關型SPD產品。另外,對于個別架空線引入的傳導雷,也應采用上述一級防護措施。
(3)感應雷的防護
前面已提到感應雷是因為直擊雷放電而感應到附近的金屬導體中的,其實感應雷可通過兩種不同的感應方式侵入導體,一是靜電感應:在雷云中的電荷積聚時,附近的導體也會感應上相反的電荷,當雷擊放電時,雷云中的電荷迅速釋放,而導體中原來被雷云電場束縛住的靜電也會沿導體流動尋找釋放通道,就在電路中形成電脈沖。二是電磁感應:在雷云放電時,迅速變化的雷電流在其周圍產生強大的瞬變電磁場,在其附近的導體中產生很高的感生電動勢。研究表明:靜電感應方式引起的浪涌數倍于電磁感應引起的浪涌。
感應雷可以通過電力電纜、視頻線、網絡線和天饋線等侵入,由于電力電纜的距離長且對雷電波的傳輸損耗小,所以由電源侵入的感應雷造成的危害十分突出,按原郵電部的統計約占了雷擊事故的80%。因此,對建筑物內的系統設備進行感應雷防護時,電源是重點。
感應雷還可以通過空間感應侵入通信站的內部線路,雖然經過建筑物和機殼的屏蔽衰減后其能量大為減小,但站內許多電信設備的抗過壓能力也很弱,如果處理不當也可能造成設備故障。
(4)接地匯集線的布置
接地匯集線(匯流排)應布置在靠近避雷器的地方,以使避雷器的接地連接線最短,各樓層的分匯集線應直接與樓底的總匯集線相連,這樣能保證實現單點接地方式,當樓層高于30米時,高于30米部分的分匯集線應與建筑物均壓環(huán)相連,以防止側擊。
近年來IEC的研究認為:接地匯集線的多重互連是有益的,但部標尚未采納。
(5)等電位連接
各種系統的防雷要求種類很多,但其防雷思想是一致的,就是努力實現等電位。絕對的等電位只是一個理想,實際中只能盡量逼近,目前是綜合采分流、屏蔽、箝位、接地等方法來近似實現等電位。
(6)電源避雷器的選擇和應用原則
考慮到電源負荷電流容量較大,為了安全起見及使用和維護方便,數據通信電源系統的多級防雷,原則上均選用并聯型電源避雷器。電源避雷器的保護模式有共模和差模兩方式。共模保護指相線-地線(L-PE)、零線-地線(N-PE)間的保護;差模保護指相線-零線(L-N)、相線-相線(L-L)間的保護。對于低壓側第二、三、四級保護,除選擇共模的保護方式外,還應盡量選擇包括差模在內的保護。
殘壓特性是電源避雷器的最重要特性,殘壓越低,保護效果就越好。但考慮到我國電網電壓普遍不穩(wěn)定、波動范圍大的實際情況,在盡量選擇殘壓較低的電源避雷器的同時。還必須考慮避雷器有足夠高的最大連續(xù)工作電壓。如果最大連續(xù)工作電壓偏低,則易造成避雷器自毀。
電源系統低壓側有一、二、三級不同的保護級別,應根據保護級別的不同,選作合適標稱放電電流(額定通流容量)和電壓保護水平的電源避雷器,并保證避雷器有足夠的耐雷電沖擊能力。原則上,每一級的交流電源之間連接導線超過25m以上,都應做該級相應的保護。
電源低壓側保護用的電源避雷器,應該選擇有失效警告指示、并能提供遙測端口功能的電源避雷器,以方便監(jiān)控、管理和日后維護。
電源避雷器必須具有阻燃功能,在失效、或自毀時不能起火。
電源避雷器必須具有失效分離裝置,在失效時,能自動與電源系統斷開,而不影響通信電源系統的正常供電。
電源避雷器的連接端子,必須至少能適應25mm²的導線連接。安避避雷器時的引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25mm²的多股銅導線,建議使用 25mm²的多股銅導線,并盡可能短(引線長度不宜超過1.0m)。當引線長度超過1.0m時,應加大引線的截面積;引線應緊湊并排或綁扎布放。
電源避雷器的接地:接地線應使用不小于25~35mm²的多股銅導線,并盡可能就近與交流保護地匯流排、或總匯流排、接地網直接可靠連接。
七、防雷設計依據
(1)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 GB50057-94
(2)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guī)范 GB50174-93
(3)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 JGJ/T16-92
(4) 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 GB9361-88
(5) 計算站場地技術文件 GB2887-89
(6) 計算機信息系統防雷保安器 GA173-1998
(7) 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 IECI312
(8) 微波站防雷與接地設計規(guī)范 YD 2011-93
(9) 通信局(站)接地設計暫行技術規(guī)定 YDJ26E9
八、防雷方案設計
(1)前端設備的防雷
a)前端設備有室外和室內安裝兩種情況,安裝在室內的設備一般不會遭受直擊雷擊,但需考慮防止感應雷過電壓對設備的侵害,而室外的設備則同時需考慮防止直擊雷擊。
b)前端設備如攝像頭應置于接閃器(避雷針或其它接閃導體)有效保護范圍之內。當攝像機獨立架設時,避雷針最好距攝像機3-4米的距離。如有困難SPD也可以串接在攝像機的支撐桿上,引下線可直接利用金屬桿本身或選用Φ 8的鍍鋅圓鋼。為防止電磁感應,沿桿引上攝像機的電源線和信號線應穿金屬管屏蔽。
c)為防止雷電波沿線路侵入前端設備,應在設備前的每條線路上加裝合適的SPD,如電源線(220V或DC12V)、視頻線、信號云臺控制線。
d)為保障用電設備的防雷、防過電壓危害,從配電房到各設備終端要按照規(guī)范進行四到五級分布防雷設計、安裝。
e)站前廣場采用中央照明燈頂部防雷或廣場四周立柱防雷措施,候車大廳和綜合樓等參照設計方案采用避雷帶或單獨接閃器防雷。
九、驗收方法
工程施工完畢后,由防雷管理所屬地即呂梁市防雷監(jiān)測中心負責驗收,驗收標準依據相關的防雷規(guī)范標準進行,并出具相應的檢測報告。
十、工程設計進度表
施工進度表(具體日期安排根據雙方所簽合同另定)
序號 日期 1 2 3 4 5
1 材料進場
2 地網引線施工
3 破柱筋引線
4 機房均壓環(huán)制作
5 設備機柜接地
6 等電位連接
7 驗收
十一、材料匯總表
序號 項目內容 型號 數量 備注
1 匯流排 (30*3mm)銅帶 25M 機房等電位連接
2 匯流排 (50*5mm)扁銅 0.3M 機房接地基準點
3 接地線 (10mm2) 30M 等電位連接
4 接地線 (50mm2) 10M 接地支線
5 接地線 (95mm²) 10 mm 接地干線
6 接地線線耳 10 mm ²;50 mm ²;95 mm ² 6個 連接頭
7、接地體(50*50*5鍍鋅角鋼、50*5鍍鋅扁鋼、長效降阻混合劑、連接導體等等)
十二、工程報價匯總表(粗略)
直接材料部分:84600元
運輸費: 6600元
間接人工部分:28600元
施工及管理費:32000元
工程驗收費: 5000元
稅費: 9408元
合計: 166208元
十三、提供的服務
為了不斷滿足顧客的需求,達到優(yōu)質服務的目的。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為客戶提供專業(yè)、及時、優(yōu)質、令您滿意”的服務宗旨,特制定以下售后服務細則:
1)、提供技術咨詢、日常維護知識及安裝指導等服務,客戶響應時間為一個工作日。
2)、本方案設計安裝的工程提供3年承諾服務。在工程驗收完畢后開始投入使用日起1年內,如因施工質量問題,將給予免費對本項工程維修施工安裝;后2年對所安裝的項目的提供維修維護,只收取維修維護材料費。
上一篇:電子設備和電子網絡系統防雷技術下一篇:建筑施工現場的防雷保護措施 |